關工園地

常德盛:建設最好的村級關工委

【信息時間: 2022/08/01 閱讀次數: 4456】  【作者:】  【我要打印】

常熟市支塘鎮蔣巷村位于常熟、昆山、太倉三市交界,昔日的蔣巷村是個“十年九澇一旱荒”的苦地方,全村百姓在村黨委常德盛書記帶領下,堅定“窮不會生根,富不是天生”的發展理念,發揚“天不能改,地一定要換”的艱苦創業精神,經過50多年的不懈努力,把遠近聞名的貧困村建設成為美麗富裕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實現了三業經濟快速發展、五個文明共同進步,蔣巷村也因此被授予“全國文明村”等數十項省級、國家級榮譽稱號。為了將“團結拼搏、務實創新”的蔣巷精神一代一代傳下去,常德盛早在2005建立了村關工委并親任主任。常書記的忙是出了名的,從早到晚,一年到頭,村里百姓從未見他空閑過,關工委成立后,他并未因為忙而對關工工作有所放松,而是根據村里具體實際,不斷提升關工工作理念,創新工作方法,創造環境條件,保證廣大未成年人能夠在良好的黨風村風民風熏下,在優美的生態環境里,在物質生活富裕的條件下幸福成長。孩子們是祖國的未來,蔣巷的希望,為此常書記提出,要將蔣巷村關工委建成全市最好的村級關工委。他是這么說的,也是這么做的。

蔣巷村共有青少年學生和學齡前兒童140人,其中小學一年級到大中專的在校學生104、參加實習的有15人。為了加強對這一人群的教育,常書記主張依靠學校、家庭和共青團、關工委等組織,堅持政治上關懷,情感上交融,學習上督導,生活上關心,確保他們健康幸福成長。多年來,全村青少年未發生違法犯罪事件。蔣巷村關工委先后被評為全省關心下一代工作先進集體、常熟市校外教育指導工作先進集體、優秀校外教育輔導站等榮譽。

在常書記直接指導和關心下,蔣巷村的關工委工作既緊隨時代前進步伐,又因地制宜創新蔣巷特色。

一是建立關心下一代工作領導小組。常書記始終把關心下一代工作作為關心村民生活,提高村民整體素質的一項重要內容來抓,村黨委、村委會一班人在常書記提出的關工工作新理念指導下,一致認識到歷史發展到新時期新階段,重要的問題不僅要繼續教育農民,更重要的是要教育未成年人,尤其需要認真教育好獨生子女這一代未成年人,因此一定要把關心未成年人的教育放上工作的重要位置,首先是建立了村級關心下一代工作領導小組,聘請“五老”中的骨干作為領導小組成員,明確職責,分工落實任務。

二是有一支關心下一代工作的骨干隊伍。全村共有無職老黨員、老干部50多人,以他們中的原村干部、老黨員作為骨干,聘請他們擔任黨的方針政策宣傳員、光榮傳統講解員、村風民風監督員、未成年人校外教育輔導員,以自己家庭為基礎,輻射鄰居家庭、村組家庭,教育引導未成年人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三是有教育關心下一代健康成長,建設開展各類活動的平臺載體。村委會先后投資2000多萬元,建設了圖書館、民俗館、農民劇場、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青少年科普館、村史館宣傳教育陣地,未成年人提供了豐富的活動載體。同時為全村186戶家庭贈閱四報一刊,讓青少年們不僅有活動陣地,而且有健康的精神食糧,常書記鼓勵未成年人積極投身家庭讀書競賽活動中去。不少未成年人不但參與了活動,還寫了不少讀書筆記,記錄了自己的心得與收獲。

四是有組織的開展活動。參加社會實踐是中小學生德育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常書記提出要根據學生的特點和需求來開設活動項目,經認真規劃,將青少年實踐基地劃分為十大活動區域,每個區的活動項目都引起了青少年的濃厚興趣,如游樂區劃船、踏水車、翹翹板;采摘區有葡萄、油桃、大雪棗、楊梅等水果采摘;燒烤區可以包煮餛飩、餃子;射擊區射擊、飛鏢活動;障礙區設置了獨木橋、雙獨木橋、爬網障礙;科技區有航模、船模表演,可以拼裝車模;藝術區可以制作陶藝編織篾、藤器;軍訓區的軍事六項項目齊全;養殖區參觀動物園;展覽區有蔣巷榮譽陳列、歷史展覽、法治展覽,有農具、奇石、盆景、書畫等展覽,確保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的內容豐富多彩,不但拓寬思路、開闊視野,又增長各種知識。許多學生反映“蔣巷一日游”“暑期夏令營”所開展的活動吸引力強,參與率高,知識面廣,可學到很多知識。學生們普遍感到來的高興,玩得開心,鍛煉了獨立生活的能力,集體主義精神和組織紀律性也得到了提高。

在此基礎上,常書記與任陽小學和中學實行聯動,打造精品體驗課程,蔣巷村在2015年成功申報未成年人體驗站。在蘇州、常熟兩地文明辦指導下,蔣巷村又于2017年與任陽中學、小學兩所學校共建,設計適合未成年人身心發展的體驗課程,充分發揮基地的教育功能。到此接受校外教育的除常熟的中小學生外,蘇州大市范圍內的中小學生也紛至沓來。課程以時代精神為指引,推出了“領略江南風情、學時代楷?!?、“美就在我們身邊”、“常爺爺精神引領文明前行”三個課程,主要以具有豐富歷史信息的蔣巷村史館、展示農耕文化的農家民俗館為體驗場館,通過館內豐富的史料圖片以及視頻資料、場景再現等,從單一的說教模式到立體的感受模式,讓學生充分了解社會主義新農村發展軌跡與巨大變化。同時充分利用體驗場館的教育資源,結合未成年人身心特點,在課程中貫穿學習全國勞動道德模范常德盛書記理想情操與崇高美德,親身感受是黨的富民政策使蔣巷農民過上了幸福生活等等,從而幫助中小學生培育熱愛黨、熱愛家鄉的家國情懷,樹立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的思想。

每年暑期,常書記都會親自組織全村的大、中、小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七彩假日”活動,由他給孩子們講述蔣巷的發展歷程,傳授艱苦奮斗艱苦創業的蔣巷精神。鼓勵孩子們要明白幸福生活是勞動創造出來的,要倍加珍惜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的道理。

多年來,蔣巷村始終與教育部門建立并保持了經常性的工作聯系制度,簽訂了愛國主義教育共建協議,將愛國主義活動項目納入學校德育教育計劃,讓更多的未成年人走進蔣巷村,讓蔣巷村成為增強愛國情感、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課堂。目前全市共有30多所中小學與蔣巷村簽定了《共建協議書》,每年有1萬多名學生來村參觀學習。2008年4月,省關工委在蔣巷村掛牌,將蔣巷村命名為全省青少年實踐教育基地,每年到蔣巷村接受實踐教育的青少年學生達4萬多人次,每一批學生來到蔣巷,常德盛書記總要與學生見面,給他們講課,受到廣大學生的熱烈歡迎。

通過成立志愿者隊伍,在村史館、游客服務中心、圖書館設立志愿者服務崗,村里為志愿者配備了紅馬甲、紅袖章、紅帽子,制定志愿者制度和計劃,定期組織志愿者培訓和活動,如今的志愿者隊伍已經有245名。他們在開展未成年人教育活動、道德講堂活動及各種主題教育活動中發揮了積極作用,做到老少攜手、老少同樂、老少共學、老少互助。

五是有溫情的故事。常書記作為蔣巷村的當家人,一年到頭都有做不完的事,既緊張繁忙,又辛苦勞累,但他從不叫苦,也不怕累,尤其是青少年的事,他都放在心上。出生蔣巷黃米涇的王燕幼兒時父親意外身亡,母親姚紅蘭也因此精神抑郁,家庭到了崩潰的邊緣,小王燕身心也遭受嚴重的創傷,除了悲傷痛苦更夾雜著難言的焦慮,對生活、學習的前景一度失去希望。常書記了解后及時帶領村婦聯和共青團干部登門做好安撫工作,噓寒問暖,在經濟上給予資助,精神上給予鼓勵。同時落實專人照顧王燕的衣食起居,叮囑共青團、婦聯干部給予王燕學習上的幫助,要鼓勵她振奮精神,戰勝暫時的困難,努力學習,健康成長。王燕在常書記無微不至的關心下很快走出生活的陰影,做到自立自強、健康成長。功夫不負有心人,王燕終于考上了理想的大學,畢業后留在上海工作,但她一直懷揣感恩之心為家鄉的振興獻計出力。

20多年前,戴臻一家從鄰村落戶蔣巷。戴臻3歲時得了筋骨萎軟、頭暈目眩的怪病,雖四處求醫卻見效不大,常書記聞訊后一面登門了解情況,一面發動村里骨干力量幫助求醫問藥。一次得到老中醫的秘方,需要用烏龜作為膳食調理。常書記知道后,不但自掏腰包購買烏龜送給小戴臻,還托外勤人員在出差途中留意購買烏龜,保障小戴臻治療之需。經過多年悉心治療和調理,戴臻終于恢復了健康,可以和同學們一起讀書,一起開展文體活動,共享快樂生活。

常德盛書記關心未成年人成長的故事數不勝數。每當受到關愛的未成年人感謝他,村上的百姓贊揚他,新聞媒體宣傳他,上級組織表彰他,他都說“這是我應該做的?!彼Uf的一句話是,“蔣巷要發展好、建設好的因素很多,把下一代、再下一代教育好、培養好是最重要的。我們做好關心下一代工作,實際上就是在關心蔣巷村明天的發展,所以我們一定要用心用情做好關心下一代工作!”

支塘鎮蔣巷村關工委

主辦單位:常熟市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  蘇ICP備19073443號-1
網站聯系電話:0512-52779792  電子郵件: 2579149479@qq.com
技術支持:蘇州名城信息港發展股份有限公司  網站總訪問量:3048796次

91在线视频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