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常熟博物館和義莊小學聯合主辦的“虞風琴韻——常熟博物館、義莊小學‘館校合作’學生學習成果展”在博物館D1展廳開幕。
成果展集中展出了博物館和義莊小學在“館校合作”實踐過程中學生的優秀學習成果,有以文物為原型的手工、陶藝、卷紙作品;有根據文物臨摹的線描、水墨畫;也有基于文物的書簽、面具等文創作品……每一件作品都呈現了兒童視角,體現了兒童創意,又都烙上了中華傳統文化的印記,讓參觀者充分感受到作品中躍動的生命氣息,感受到孩子們蓬勃的創造力。
圍繞新時代育人方式的實踐創新,博物館和義莊小學在多年合作共建基礎上,積極開展“館校合作”創新育人模式的實踐探索,全面提高學生綜合素養。利用每周五下午的社團時間,博物館的老師們走進義莊小學,以常博“十大鎮館之寶”為線索,帶領學生從認識常熟境內良渚文化遺存的玉琮、玉龍開始,循著歷史足跡,開展對出土文物、古籍藏書、瓷器名畫、虞山名人等領域的探究,過程中和學校美術、音樂等學科融合,開展“畫一畫、做一做、唱一唱”等跨學科實踐活動。同時,隨著“文博小志愿者”“我是小小策展人”等實踐項目啟動,義莊小學的學生們走進博物館,當起了小小講解員、小小志愿者,參與博物館展覽的策劃、布置。此外,博物館依托館藏文物,開展系列文博研學活動,設計研學內容,完善實施路徑、組織、評價等流程環節,率先在常熟推出了博物館研學實踐課程。
2020年12月,博物館和義莊小學聯合編寫的校本教材《虞風琴韻——遇見常博》正式出版,集中展示了“館校合作”中的考古體驗、文物探尋、精品鑒賞、碑拓實踐、參觀臨摹、模型制作、文創設計、作品策展等豐富的課程實踐,在社會上引起了較好的反響。
“館校合作”學生學習成果展在博物館D1展廳展出四十天,贏得了社會的關注和青少年的興趣,在參觀學習感悟知識中提升文化素養,留下《虞風琴韻——遇見常博》的印記。
(市教育局關工委)